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400-654-8760

首页>>新闻动态

【心理科普】聚光灯效应,避免尴尬
2022-11-23





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尴尬得让人想马上逃离地球的事情?例如: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门,结果路过一面反光玻璃才发现自己刮掉的眉毛忘记画上了;

走路时看见朋友在前方,于是一个疾跑上前,狠狠地往他屁股一拍,结果发现认错了人。

……



 微信截图_20221123164132.png



这些“社会性死亡”事件发生的瞬间,真是让人羞耻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由于我们太习惯于脑补自己出丑的样子以及别人对此的看法,以至于心里感到窘迫、羞耻或恐惧。可实际上,也许根本就没有几个人会注意到我们发生了什么。

 


01聚光灯效应



这种认为自己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他人的关注,只要有一点做得不好,别人就会笑话自己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聚光灯效应”。

 

人为何会产生聚光灯效应呢?

 


(1) 透明度错觉这是指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内心状态外露的程度。比如大家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可是自己一说话,大家却突然安静下来了。

 

这时候我们也许会感到很尴尬,也会以为别人能注意到自己的尴尬情绪。但事实上,别人可能不太会注意到,或者就算注意到了也会很快忘记。

 


(2) 自我意识过剩这是指对自我的存在过分放大,过于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呈现的形象

自我意识过剩者觉得自己备受关注,以至于不小心出丑时,总担心那些出丑的瞬间会定格在其他人心中,给他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但其实很多时候,这些都是自我意识过剩者内心的独角戏,观众通常也只有他们自己一个。

 


02如何降低聚光灯效应的影响? 


 

1、羞耻攻击练习

 

聚光灯效应最大的特点是使得人们经常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放大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阿尔伯特·埃利斯在《控制焦虑》一书中提到,“羞耻攻击”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羞耻感。

 

·首先列举一些自己觉得尴尬或者没有勇气做的事情,比如和不是很熟悉的邻居打招呼、尝试自己不敢穿,但又一直很向往的衣服、在公众面前演讲等等。

 

·然后按照羞耻的程度,由浅到深,一件一件地去实践。慢慢地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多人关注自己,而且那些令自己很抗拒、很担忧,觉得很困难的事,也不过如此。

 



2、积极假设

 

英国心理学家艾玛·库克认为,反刍思维让人更容易遭遇聚光灯效应。

 

比如在重要场合时,习惯性反刍思维的人总是无法控制地想象很多消极的、令自己感到尴尬的场面,然后觉得别人都在盯自己,等着自己出丑。这种想法不仅对我们自身没有益处,还会影响正常的发挥。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缓解内心的紧张与窘迫,让自己变得更加从容不迫。例如在公开讲演前,可以对自己说:“没关系,紧张是正常的,也不要担心会出错,其他人可能也做不到十全十美。

 



3、偶尔出丑也没关系

 

出于印象整饰的需要,我们会格外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凡事都做到尽善尽美,以获得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认同,避免被他人消极看待。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出丑效应”,指的是那些貌似完美无缺的人在不经意间出个无伤大雅的小丑,如不小心把咖啡杯弄倒,淋湿了衣服,反而会让人觉得可爱,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当然,出丑效应并不是鼓励大家故意出丑博眼球,而是倡导大家不必时刻紧绷,过分追求完美,在不小心犯错时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接纳自己。囿于聚光灯效应的人,其实是在跟自己制造的假象做斗争。


 


当我们意识到别人投射的目光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错觉时,我们才能在最大的程度的上避免小心翼翼的状态,活得更加放松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