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400-654-8760

首页>>新闻动态

万物清明,怀念故人
2023-04-05





又见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


人们常常会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由于“丧失”带来的哀伤可能是所有人都将真实面对和感受的,即使无法完全一致,但人们产生的情感却能共通。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提出哀伤有5个阶段



1.  否认期


人们会因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而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甚至第一反应往往会在心里想“不,这不是真的”,一直无法相信事实。


2. 愤怒期


当意识到这已是事实,会产生极大的愤怒,而在无处发泄时很容易向外界投射,试图找到“替罪羊”来为丧失负责,如对医生、对逝者或命运。


3.讨价还价期


当愤怒的情绪发泄过后,会与残酷的事实讨价还价,如许愿、祈祷。希望奇迹的发生,与第一阶段不同是这种愿望的强烈程度会减轻很多,现实感会相对强一些,还有些不甘心。


4.沮丧期


当人们意识到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无助感,会感触人在命运面前有多渺小,随之情绪低落、消沉,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


5.接受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创伤渐渐愈合,会接纳丧失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并试图努力找到丧失的积极意义,实现自己心理的重建与成长。



当这五个阶段都完成后,才能真正从悲痛中走出来,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原来死亡离人如此之近,会深切的体验到生命的有限性,重新面对当下生活。





处理哀伤,疗愈自己




1. 告别仪式


与逝者告别是走出悲痛的第一步,这意味着已经可以接受亲人离开的事实,正式开始面对“丧失”。告别时尽量正式且有仪式感,这样有利于在仪式过程中产生更真实的感受,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


2. 处理情绪


面对“丧失”人们都会体验到内疚情绪,可以把想要说的话对着逝者的照片说出来或写在纸上,同时也会出现愤怒情绪,这是在感到无能为力时向外界的投射,导致人们容易把矛头指向他人。意识到愤怒的来源,不要过度迁怒于他人。


3. 寻求支持


面对“丧失”人们往往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悲伤,还会因为依恋关系的缺失而感到孤独,这时应该寻求亲属、好友的支持,把自己的悲伤告诉他们,感受和其他人的联结,从安慰与鼓励中慢慢缓解哀伤。


4. 逐步抽离


当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哀伤慢慢减轻时,主动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能给自己带来力量感的事情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化解因对逝者的思念而引发的孤独,逐步抽离出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



“哀伤”的疗愈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以积极的心态珍惜当下,就一定能够抚平内心的创伤,带着希望继续前行。